超级男孩
高档高压油泵、多路阀、马达,燃油发动机电控系统,农机高端装备核心关键技术等大多依赖进口。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互联网分会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中小企业服务工作委员会2021年8月26日。望您合理安排时间,届时莅临指导。
会议联系挖掘机械分会秘书处联系人:赵丽媛15122933900cexma1993@vip.163.com工业互联网分会秘书处联系人:李国军15832121050ccmaii@163.com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秘书处联系人:宋金云13241807780songjinyun718@163.com中小企业服务工作委员会秘书处联系人:宋洋13520471806s22431326@163.com会议回执 2021中国挖掘机械产业大会会议回执 参加会议人员请务必准确、详细填写参会回执表,于2021年10月20日前通过邮件反馈,会务组将通过回执信息安排会务工作。因延期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据国际能源署预计,至2024年全球天然气需求量可能增至43000亿立方米。供需变化不完全匹配造成了天然气库存的变化。目前我国对天然气进口的依赖仍然较高 但值得重视的是,目前我国对天然气进口的依赖仍然较高。
为了应对依赖度较高的情况,我国已加快推进天然气多元供应系统建设,布局国内自产气供应链条,全国一张网基本成型,推动国内天然气增储上产。全国液化天气价格走势(数据来自Wind) 国际市场的天然气价格也在持续上涨。碳市场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衔接,需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法律、制度、政策、标准、技术等问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全国碳市场在碳达峰和碳中和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具体作用?我国全国碳排放市场的建设工作下一步如何推进?谢谢。四是立法保障,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尽快出台,以更高层次的立法保障碳市场各项制度有效实施。三是扎实开展数据质量管理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积累了经验。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目前全球大概有61个区域、国家或者地方的碳定价机制,其中31个是碳排放交易机制,30个是碳税制度。红星新闻记者提问 红星新闻记者:碳交易的前提是碳排放的准确量化。
2021年4月22日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宣布中国将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我们认为,各方应该遵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规定的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的前提下,坚持多边主义,携手应对气候变化,鼓励和帮助确有需要的缔约方开展包括碳市场在内的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引导全球气候行动健康发展。2019年10月-12月,组织相关支撑单位举办了8期17场次碳市场配额分配和管理系列培训活动,也是为了发电行业的配额分配和碳市场启动工作打好基础。地方的碳市场要逐步地向全国碳市场过渡。
目前,全国碳市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不再参加地方碳市场的交易。邢慧娜:大家可以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谢谢你的提问。我们印发了《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启动了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
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三个管理规则,针对登记、交易、结算活动各环节明确了监管主体和责任,细化了监管内容,实现了整个碳市场流程各个环节的全覆盖,形成闭环,实现了精细化监管,从而有效地防止虚假登记和交易,保护各方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整个市场秩序和公平。下面,我和李高同志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赵英民:这个问题刚才在回答如何强化数据质量的时候,已经涉及到一些。严格落实碳排放核算、核查、报告制度,在企业报告、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核查的基础上,生态环境部组织专门的督导帮扶,监督指导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加大核查力度,组织开展核查抽查,通过对地方督促检查和对企业现场抽查,进一步加强数据管理,提升数据质量。
邢慧娜:感谢赵英民副部长,感谢李高司长。环球时报记者提问 环球时报记者:请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望在何时何地正式上线?另外,根据相关规定,发电行业在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数据报送工作应该于6月30日前完成,其他行业在年底前完成,请问目前是否有相关行业的碳排放情况?谢谢。三是联合监管,碳市场监管涉及到多项法律法规,监管职能也涉及到国务院很多部门,我们将协调相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组织开展对碳市场运行各个环节的联合监管。专门针对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相关机构,包括技术服务机构、技术支撑机构,包括参与碳市场相关的企业开展了能力建设培训,初步计算超过60场次。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今天的吹风会就到这里。
二是稳妥制定配额分配实施方案。因为要交易,首先要有准确的数据。
此外,支持相关省市碳市场能力建设培训中心、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积极开展了大量的全国碳市场相关能力建设培训工作和活动。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推动相关工作制度的落实。
配额分配的基础是经过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核查后的碳排放相关数据,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重点排放单位对排放数据的核查结果乃至分到的配额有疑义的还可以复核申诉。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要反对和避免单边主义、单边行动破坏当前来之不易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氛围,从而保持全球气候治理势头继续向前。
四是加强信息公开和信用体系建设,借助全社会力量对数据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从而提升全国碳市场的数据质量。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碳排放数据质量工作,在连续多年开展各相关行业碳排放数据核算、报告与核查工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强化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前的数据质量管理,我们专门印发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对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的核算和报告进行统一规范,对省级主管部门开展数据核查的程序和内容提出严格要求。既然它二氧化碳排放大、煤炭消费多,所以这个行业首先纳入,可以同时起到减污降碳协同的作用。二是能力建设,主要是加强对市场参与主体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的碳市场相关能力建设,推动各个单位相关方懂制度、守制度、用制度。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们在充分借鉴试点碳市场经验基础上,明确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分阶段、有步骤地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相比其他国际成熟的碳市场,目前中国的碳价均值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排放数据的准确、有效获取是开展碳市场交易的前提。7个试点碳市场在纳入的行业范围、门槛也是根据各地的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和各地温室气体控制目标、管理要求来定的。
二是发电行业的管理制度相对健全,数据基础比较好。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000家,我们测算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坦率说,碳价过高和过低都不好。赵英民:碳市场将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碳减排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推动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引导资金流动。同时,正在积极配合司法部推进《国务院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立法进程。同时,进一步加大支持和指导力度,支持相关行业协会、支撑单位加快推动规范碳排放管理员新职业的发展,鼓励地方企业开展系统全面、形式多样的碳市场能力建设培训活动,全方位加大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
碳价的高低是个市场信号,企业顺应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就会在发展当中占得有利先机。去年年底,我们出台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对碳市场交易主体的条件、交易产品、交易方式、各参与方权利和义务等作出了规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碳市场启动以后,社会普遍关注的是碳价。赵英民:这个问题请李高同志回答。
全国碳市场对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作用和意义非常重要。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的原则,加快对相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研究制定分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以后,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引导气候投融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